2019年5月5日 星期日

延伸-我看考試取才

我看考試取材-支持
現代社會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反對考試的存在,他們認為考試會養成學生「任何問題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我並不反對這句話。因為現在的教育制度確實會捆綁住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認為只要考了高分就是成功。但是,一旦考試的制度消失了,不僅要重新規定升學方式,衍伸公平性的問題,甚至會有一大票學生因為不考試了而不去學習,知識量越來越少,造成國人素質越來越低落。考試的確是為目前最公平的取才方式,但我覺得應該改變台灣原有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不在高壓環境下學習,課堂內容變得實用且生動,學生學習力也不會這麼低落,如此一來考試給大家的印象就不會都只是壓力,而是變成一種進步的動力,讓考試的存在變成是驗收學生學習的成果以及老師教學的成效。適當的考試比完全不考試來得更好,也可以避免許多升學上的問題,讓整個升學變得更公平,學生也不會一直排斥考試,甚至因為課業問題想不開的那些學生壓力也不會這麼大。考試的存在是必要的,有些學生就是補考就不讀,沒辦法約束自己和不知道自己學習狀況到哪的學生就需要透過考試才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從考試當中也可以慢慢不斷得找出自己不熟或不會的地方,從中去學習和改進,才會更進步,如果一昧只是上課聽,可能會遺漏掉自己不懂的地方,這時候考試的存在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現代教育制度就是給予學生太大的壓力,大家才會把考試汙名化,認為考試是不需要的。

我看考試取材-支持
考試取才這種方式,是從古至今都沒有變的方式,之前的人靠著考試,從貧富翻身成為富貴的人,形成一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現在的方式其實跟古代的方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題目上的調整變化而已。考試取才的方式每個人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覺得這種方式太古板太無趣,覺得這種考試很不公平,應該要換一種考試方式的。但我覺得考試取才這種方式是公平的,因為在生活中,有的人很努力在學習課業、有的人努力在學習自己的專業技能,但剩餘的少數人什麼也不想做,閒在那裡,學科方面不想努力,在術科方面也是呈現放棄狀態,如果沒有考試取才,那有努力的人不但不能翻身成功,對收穫自己之前所付出的努力,還要跟那些一點都不想努力的人在同一個階層,我想這是誰都不想要的結果吧。也許有些人依舊覺得考試這東西沒什麼用,但在我的眼裡,考試是必須要執行的,就算自己考的很厭煩,但沒有考試,能力不受到肯定,努力也是不被看在眼裡。你之前的努力也只是白費時間在那沒人在乎,所以吧,考試也許是浪費紙砍一堆樹,但你的努力、能力被受肯定不是很好嗎,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不管是支持不支持,你依舊還是要考試啊,所以還是好好讀書學習專業技能,通過各種考試,在你不支持的同時,也要想好你的未來吧。

我看考試取才-支持
我認為參加考試進入自己想去的地方是可行的。因為考試能看到一個人的實力在哪。你去公司應徵,如果沒面試就進去,公司不知道你的實力在哪,你自己本身搞不好不適合那間公司你也不知道。考試大多數人都不愛,我自己當然也一樣。但這就是一個制度,一個規則,它沒有不好,至少它能讓你知道,你的缺點在哪,甚至你可以從考試中,找到你的專長長處,曾經我也不喜歡考試,現在當然依舊不喜歡,因為以前我覺得考試只看表面,你考得很爛,但其實你已經夠努力了,因為一場考試,讓你跌入谷底,可不是說愈挫愈勇嗎?它可以變成你人生中的一個經驗,藉由這個經驗,讓你的人生豐富,但是如果未來有研究出能取代考試的東西,我當然更加支持的。不過現在,就是先以考試為中心吧,往好處想,憑自己實力考的,不是很有成就感嗎。雖然還是希望能夠不要考試,如果考差了還是怎樣,自己在那邊難過也不是辦法,早點面對現實其實比較好,不然以後會過得很苦,相信每個人都不想這樣,為自己的以後多爭取一點,之後也會比較好受,所以別在那邊說討厭考試一堆有的沒的了,就是考試就對了。在那邊抱怨也沒用,只會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然後就這樣荒唐過一生,那真的很沒有用的,命是父母給的,如果你不面對現實,只會對不起你父母,我相信你的父母他們也是支持考試的,他們也都面對現實了,所以請加油,別讓他們失望好嗎。

我看考試取才-反對
讀完范進中舉後,我認為在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下,人人都為了官位而去努力爭取,因為范進也不顧一切的去爭取,因此後來中了舉人,卻發了瘋。我認為現代不需要以考試取才,而是以「特長」去選擇,就像現在也有許多人學歷很高,卻沒有一技之長,也就造成許多人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有許多讀到碩士、博士的人,卻只能在這個領域發揚光大,可是當有了一技之長,有了畢業證書,被錄取的機率就更加高了,而且還可以挑選自己比較喜歡的職業。像阿基師只有國中畢業的學歷,但是他憑著熱情,努力將做菜學到精熟,10年後才因為他的鍥而不捨當上主廚,也到個知名飯店當主廚,獲獎頗多。還有吳寶春,他才國中畢業,便因為不想媽媽這麼辛苦,便獨自一人到台北當學徒,一開始他相當辛苦,不會數學,不認識字,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不過他也為自己定了目標,並朝著目標前進,終於在2010年,吳寶春打敗了歐、美、日頂尖的麵包師傅,拿下了第一屆,世界麵包大師的個人冠軍,創下了烘培業的傳奇。所以我覺得,不一定要用考試取才,一技之長也是很重要的,像現在也有許多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這也會導致未來沒有工作,所以當自己已經找到自己的興趣,以後想做什麼,我們就比別人多跨一步了,可以先制定目標,並一步步的朝目標邁進。

我看考試取材-反對
反對考試不但能減輕學生負擔,出卷壓力,若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老師不但會責備學生還會告知家長,反而會使家長打罵子女,讓子女失去一份溫暖的感覺。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觀念,現階段還是有不少人存在這種觀念,影響到現代學生覺得只要把答案背下來,死背公式和單字考到高分就是成功, 但其實這種行為只會造成學生被捆綁住,原有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全部被埋沒,更會造成反效果對於未來發展會有一定阻礙,而且很多人也早已忘記考試的本意。本來是要了解學生是否吸收完整,是否已經學會,結果現在變成大家比較的工具,讓許多人已經不是在學習,而是在應付甚至是為了不讓他冷嘲笑。有許多的人因為考試的壓力而尋求自殺等不好的方式,這樣把學習變成成績這樣的方式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倍感壓力,為什麼補習班會越開越多,正常的學習應該是不用到補習班的,但就是因為把它化分為分數考讓學生不得已的去提高才要到補習班。考試不過是工具,考試本身不能提高學生的學業水水平,零分考生的問題不能單靠考試制度的改革,而要在我們教育制度理增加更多扶助弱勢學生的措施。當前社會最嚴厲的批評是,學校彷彿是直升機,學生不夠程度也生班,既造成教育失敗,也造成學生挫敗,是兩敗俱傷。對於學生程度追不上,教育界應該比社會人士有更細密的分析,如果學生全部科目追不上,留班或有其效用,如果學生只是個別科目追不上,補課才是針對性的辦法。

我看考試取材-反對
在教育制度裡,考試有許多的作用,意義重大,不應該隨便減少,第一,考試有評定的功能鑒定學生的知識、能力是否達到標準,從而選拔出人才,這是大眾公認為最公平、公正的選拔途徑。第二,考試有診斷的功能,檢視學生知識、能力的掌握程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有哪些地方要改進,另一方面也讓老師調整施教的方針。第三,考試可以訓練學生的心理質素,學習如何面對壓力,這是為將來踏出社會付出工作壓力而做的訓練。第四,考試有激勵的功能,在考試裡考得好成績有滿足感 ,這種滿足感能推動學生奮發向上,同學之間的競爭力也能鞭策學生積極學習。很多人批評考試是學生壓力的源頭,一日有淘汰、賽篩選的過程,一日也會有壓力,我覺得可以有考試,但不要有考試取材。我覺得考試有好有壞,但是我覺得考試取才是一件很現實的事,在現代的社會來說,考好的,就可以考上好的學校,考差的,就只能選分數低的學校,簡單來說,考好的就是你選學校,考差的就只能是學校選你,雖然上面說考試意義重大不應該隨便減少,但是我覺得考試就考試,為什麼一定要考試取材,如果以後都是考試取材的話,那其他考差的人是不是就沒有機會可以被選中。但是如果都沒有考試的話那考高中考大學是不是想進哪間就進哪間,但是考試取材真的的現實又殘酷,多少人因為考試取材而沒有考上想要的學校。

我看考試取材-反對
十二年國教的缺失,一言難盡,罄竹難書,明明是比較會考成績卻說是免試,就好像一間餐廳說不用錢卻要抵銷的一樣可笑,教育部在偏鄉試辦「完全免費入學」根本是脫褲子放屁,然後還可以當政績宣揚驕傲地說全國「完全免試入學」的比例逐年提高?剛經歷會考的我們,和同學們都有新的生活卻也有很多人因為考試舉才的關係無法接觸自己喜歡的興趣,選到了自己非興趣科目,有些人覺得很煩燥,很不快樂。態度決定一切,考試是為了學習,不是為分數,當考試成了教育的主宰,學習者反倒成為考試的工具,當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體性,持續向未來前進的步伐也就越消極無力。當意義被遺忘,學習的邊境也就持續消亡。教改之所以會爭議不斷,關鍵就在不曾認真思索教育的本未與先後,各種論述的觀點總是雞靈狗碎才會愈改大家愈痛苦,而教育成效則讓人不得不懷疑。十二年國教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而決定會考成績只分三級,它的目的與手段都引起許多人的憂慮,成績模糊化之後學生就不會去補習,只要測驗成績有級分差別,而分發的方式又跟成績有關,學生就會去補習!如果考試的目標能有效地促成成學生有益的學習就不必強調「免試入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范進中舉作者介紹

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字號秦淮寓客,晚年稱文木老人。安徽全椒縣人。生於清康熙四十年,逝於乾隆十九年,出身在官宦 世家,遠祖在明朝跟從永樂帝創業有功,曾賜食千戶,封邑六合縣,曾祖輩「兄弟五人,四成進士」,享盡榮華富貴,祖父吳旦,做過州同知,到他父親時,家道衰落,他父親吳霖起不慕榮...